见证行业发展 始终不忘初心
为了筹备河南省知识产权博物馆,收集相关资料,2019年5月30日,记者一行人专程来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进行采访拍摄。
拍摄的主人公是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大通教授,作为河南省专利代理行业的元老,陈大通教授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专利代理人,1986年创立了河南省科学院专利事务所,并担任所长,2000年创立了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至今。从创业维艰到事业有成,陈大通教授一手创办的大通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单位,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内知名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三十多年来,陈大通教授始终饱含着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满腔热情,带领大通走过不平凡的创业和发展之路,亲历和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从无到有的开创式发展和变迁。
陈大通教授接受采访
采访伊始,为了让记者对大通公司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陈大通教授详细介绍公司的发展历史、公司文化、公司日常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及历年来所获得的荣誉等一系列企业相关信息。通过采访,记者对大通公司给予高度肯定。
20世纪80年代,陈大通教授发现人们普遍缺乏专利意识,国内处于“谁发明了什么东西,就是公开的,全国都在用”阶段,然而西方国家专利制度早已经存在几百年了,陈大通教授深刻认识到科技成果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尽管面临着资金缺乏、身份变化等巨大压力,陈大通教授依旧毅然决然于1986年创立了河南省科学院专利事务所,并担任所长。代理所成立初期,可谓“举步为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知识产权意识尚未普及,专利申请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究院,事务所前景并不被看好。“事务所创办的前几年,业务缓步不前,资金难以为续,几乎陷入绝境,加上当时专利公告是纸质版的,检索都是以手工的方式进行,而且当时我已经40多岁了不会使用电脑,都是手工制图,手写文件,有的专利反复写几十遍。”在谈及创业之初时,陈大通教授说到。尽管陈大通教授也有彷徨,但是,对知识产权满腔热情让他坚信,改革开放的中国将逐渐与国际接轨,知识产权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而在日常工作中,陈大通教授亲身感受到发明人对科研成果保护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事务所的理解和信任,也让陈大通教授更加坚信了做好这个行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心。
陈大通教授退休之后二次创业 ,在2000年创立了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带领大通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从之前3名员工到现在60多人规模,从一间办公室到现在的8个部门,部门职能划分明确,同时在河南省内成立6家分公司,整个企业蓬勃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陈大通教授接受采访
谈到职业生涯印象深刻的事件,陈大通教授提到了“懒汉锅炉”。1988年,二砂的一个工人找到他,说自己对锅炉的一些小改造不知道算不算专利。这个工人操作锅炉中发现有一些问题,比如锅炉烧开水以后,必须等所有的水放完出来,再放生水,然后再烧,而开始烧开的水到后来已经凉了,等全部放完再烧开一锅炉,时间又很长,喝开水很不方便,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原先锅炉里面一个缸分隔成两个,中间用一个管道连接。这样锅炉的一边是烧开的水,另一边是生水,靠压力来让水循环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一直有开水,节约了能源,还方便了开水使用。陈总帮助这名工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代理了这项专利技术的转让运营。十年的努力结出了硕果,懒汉锅炉系列专利全国闻名,在全国范围内许可实施的懒汉锅炉系列的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63家企业,创经济效益约56亿元,几十万台懒汉锅炉在全国各地运行,先后救活了一批企业,也使一批企业兴旺发达,其中无锡洛社环保设备厂,引进实施懒汉锅炉后,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无锡市的明星企业,年产值从20多万元,三年后年产值翻到2500万元。
陈大通教授带领记者参观公司
陈大通教授在办公室翻阅资料
创业艰难困苦,陈大通教授依旧对知识产权满腔热情,坚信专利行业是朝阳行业,充满无限可能,前景一片光明。在投身专利代理行业三十个年头里,陈大通教授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一直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完成委托人的每一项委托。作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也是最早从事专利事业的老兵,陈大通教授一直有社会责任感,一直以事业心,培育专利事业的后备人才为己任。他先后带出了几十名专利代理人,很多人成为代理机构的合伙人和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为河南省的专利代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30年的执业经历中,陈大通教授艰苦创业,不畏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始终不忘初心。他见证了中国专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专利事业和知识产权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是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史见证人之一。
采访结束,陈大通教授在纸上留下了“专利的灵魂是创新”,这八个大字,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内心,的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和层次,大通一直追求卓越,在专业上追求突破,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自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