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杜绝安全隐患 还需创新支招
卡通类的外形设计、会讲故事、具备语音通话和定位功能、能播放动画视频,这就是时下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智能手表。春节过后,孩子们陆续开学了,很多家长都为其购买了儿童智能手表,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智能手表的实时监控功能,为孩子安全带来一份保障。然而,儿童智能手表真能为孩子带来安全吗?近日,有消息称,市场上出售的部分儿童智能手表由于技术缺陷,容易被“黑客”入侵,导致孩子的行踪被实时监控,给家庭信息和孩子安全带来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是儿童智能手表生产厂商对产品服务器研发投入不足,相应技术不够成熟。有关专家指出,国外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研发起步较早,已掌握了智能手表核心技术的专利,并开展了相应的专利布局。国内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研发起步较晚,专利实力还有待加强。今后,相关企业还应加大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的技术研发,以根除安全隐患。
安全意识欠缺 技术创新偏弱
据悉,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儿童智能手表花样多、功能多,不仅能打电话、发微信,还具有实时定位及监听功能,使用起来简单便捷。然而,儿童智能手表的一些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其中,泄露用户数据和隐私,以及由此带来的儿童人身安全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儿童智能手表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刘知函告诉本报记者,儿童智能手表需要通过手表厂商的服务器与家长手机进行绑定,用户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如果数据传输和服务器存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就可能使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受到侵犯。由于一些生产厂商不够重视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对服务器的研发力度不够,有些甚至将服务器外包,对访问者没有严格的身份验证,也没有加密计算、动态秘钥及安全信息传输通道,这样很难保证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目前,国内儿童智能手表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方面,核心技术创新较少,应用的都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如SIM、GPS定位、语音、报警等技术。在智能手表应用方面,国外主要集中在健身领域,将智能手表细分到儿童市场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契合了国内家长担心孩子安全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法学系教授谢明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视技术研发 加强专利布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美国、欧洲很早就开始着手儿童智能手表相关技术的研发,掌握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并在全球进行了专利布局。我国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起步较晚,虽然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多于美国、欧州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相关审查员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后发现,截至2016年2月,全球范围内关于儿童智能手表的专利申请约180件,美国相关专利申请30多件,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摩托罗拉、IBM、FITBIT等公司。中国申请人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约110件,申请人主要集中于广东小天才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朗亚科技有限公司等。
“儿童智能手表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GPS定位、报警、指纹信息匹配、手表摄像头、自动提醒、语音播报等方面。2013年,中国首次出现儿童智能手表的相关专利申请,随后申请数量逐年增多。”上述审查员向本报记者介绍,美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对智能手表相关技术进行研发,相关申请主要集中于运动、健身领域,其研发具有前瞻性、预判性。中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对老人、儿童的行为监控功能上,前期技术积累较少,很多是智能手机系统技术的重复使用,创新性有待加强。
如今,儿童智能手表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如何在技术上为其安全提供保障?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儿童智能手表安全专家李崇欣告诉本报记者:“在技术层面上,儿童智能手表信息泄露可能出现在功能接口层、数据传输层和数据存储层3个方面,生产厂商需要进行全面、有效防范,以避免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在功能接口层面,可以通过设置用户访问进行控制,使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数据,而无法查看其他人的数据。在数据传输层面,可以通过数据加密,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截获。在数据存储层面,可以通过增加防火墙,避免服务器数据存储对外暴露。”
“作为一款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产品,国家对智能手表是有准入标准的,需要取得“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很多生产企业过于追求电子产品技术的快速突破,对设备安全的技术投入不够,有的甚至并不具有相应的准入资质。”厦门凌拓通信有限公司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除了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相关部门对生产厂商的资质管理也亟需加强。(记者 吴 艳 实习记者 李俊霖)
(责编:严佳黎(实习生)、赵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