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07-9560
新闻资讯
联系大通
E-mail给我们:
chendatong@vip.126.com
或即刻致电我们:
18860371883

大通视野

大通视野2015年第1期

行业资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丢掉“抄袭in China”印象

更新时间:2016-04-19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网站4月1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人生产廉价的商品,也以制造山寨产品著称,消费者利用这个机会以自己喜欢的价格买到商品。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外界对中国的看法过时了。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在保护知识产权,并且取得了成效。鼓励山寨?作为知识产权圈里的人,笔者对外国同行之前的看法感到惊讶。很早之前我国政府就在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很多年后国外媒体才注意到是这样。文章带着提醒其他人的口吻,表明其他人还可能是这种眼光。

  吃惊之余,也感到高兴。无论之前有怎样的刻板印象,现在开始转变也是事实。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靠贴别人的牌做自己的产品的现象很普遍,廉价的名牌衣服满大街都是,盗版书摊随处可见。不仅是企业有这样的行为,政府提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做法也表明了当时的无奈。处于低附加值的我国制造业还没有尝到站在产业顶端研发、制定规则的甜处,被称作“抄袭in China”也是事实。

  我国重视创新的政策由来已久,但成效显现似乎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动力来自企业,除了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的雄心激励外,制造业人力成本倒逼也是重要原因,生怕掉入拉美陷阱的中国,在专利申请量、核心论文发表量都发生了大跃进式的上升。其中不可忽视的是靠互联网发家的企业--以BAT为代表的资本的力量--尤其是在影视娱乐、体育版权等方面,甚至创造了IP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词汇。野蛮生长需要管理,但好过一潭死水。

  现在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已经意识到,别人的知识产权不可以随便用的道理。那种随便抄袭别人文章还理直气壮的现象已经减少,国内专利、商标、版权诉讼案件越来越多,而我国也设立了三家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来处理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国内,我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复杂,从反面来说,国外企业感到了竞争压力。从刚开始害怕被起诉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企业应诉和起诉已经是走出去的常规动作。美国337调查、欧洲反垄断调查经常见诸报端,而反倾销调查明显减少。不断加强在国外知识产权布局的中国企业对即将面对的竞争已经开始游刃有余。

  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加入到创新受益大军中,职务发明政策鼓励职务发明人将手中科研成果转化,也就是与企业和市场对接。笔者认识一位大学生,1994年出生的他手里已经有6件专利,其中3件是发明专利。随着创业创新热潮进行,靠某些核心专利起步的创新型公司纷纷出现,人才流动也变得密集起来,跳出体制加入科技企业的现象随处可见。接轨市场,确实让知识产权有了活力。

  从两会、国务院到地方会议,知识产权成为热词。不仅是政府部门中,各种企业间交流也多了起来。为知识产权服务的企业组织数量增加同时出现融合的趋势。

  知识产权在中国可谓大火。要说我国还鼓励山寨就是睁眼说瞎话了,但我们不能怪国外媒体,刻板印象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好在已经开始改变。在经历这样的知识产权大潮后,我们还缺少什么样成果让这个改变如此之慢乃至目前还有人认为我们是鼓励山寨的国度呢?

  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因为笔者不是外国人,但我可以谈下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做什么。除了需要逐步完善的部分,我认为我们的企业要更多的做研发。研发的费用一定要在其成果中获得回报,除了制度保护,企业的自觉性需要提高。这点做的最好的无疑是华为。外媒认为,我国不能做圆珠笔珠的模具钢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做的不到位。笔者认为,这里的不到位主要指惩罚力度不够,相比国外动辄天价的赔偿,国内侵权成本太低了,侵权者可以利用市场销售收入抵充侵权费,这更像是个笑话,但实际不是。多个案例表明侵权者抱有这样的心理。相信做好这点,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回击“抄袭in China”的评价了。(高适)

  (编辑: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成时代广场12号楼801

免费客服电话:18860371883

业务电话:0371-65930296、65836561

网址:http://www.dtzl.com

邮箱:chendatong@vip.126.com

Copyright © 2017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豫ICP备19038245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